行业动态

以大战略眼光看我国天然橡胶生产

发布日期: 2013-10-08   访问量:2343

      天然橡胶在我国具有特殊性。这种特殊性主要基于两点,一是它在我国的规模性生产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,当时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、战备物资,是在党中央“一定要发展我国的天然橡胶”的指示下披荆斩棘发展起来的;二是我国属于非传统植胶区,从纬度位置来看并不适合种植橡胶,但偏偏我们推翻了世界上关于北纬15度以北不能种植橡胶树的传统论断,在北纬18至24度地区大面积成功种植橡胶树。

  

      这两个特点,又决定了我国天然橡胶生产的基本路径,即在生产上主要由农垦主导,实行集中统一管理;在发展上主要靠技术主导,因为在不适宜植胶的地区植胶,技术支撑显然更重要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,这一路径特征开始出现变化。变化主要表现在橡胶种植区逐步由垦区向农区扩展,以橡胶主产地海南省为例,目前农区橡胶面积已超过垦区。另一变化是技术支撑力量出现起伏,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,三大植胶垦区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,由行政管理向企业化转变,农垦原承担的科技研发、品种培育等力量相对弱化。

  

      我国天然橡胶年消费量接近400万吨,占世界年产量的三分之一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品消费国和进口国,且这一数字还在以5%以上的速度增长,我国天然橡胶仅海南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和福建的部分地区能种植,而优势植胶区集中在海南、云南、广东三省。目前全国植胶面积已达1695.88万亩,国内用于新植橡胶树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。同时天然橡胶是4大工业原料之一,目前在某些领域没有可以完全替代的产品。这些特点表明,国际天然橡胶市场一旦出现诸如产量下降、价格振荡,甚至主要产胶国联盟控制市场和出口等,都将对我国橡胶生产和消费带来极大影响。

  

      这就需要我们以大战略、大思维眼光来看待天然橡胶生产,找准关键环节,找到更有力的抓手。关键环节和抓手在哪里?就在种植源头。天然橡胶割胶期长达30年甚至更长,但从栽种到开割平均需要7至8年。这么长的周期,对市场反应很滞后,会出现许多变数。比如价格变化,种植头3年可能价格好,后3年价格可能差,胶农就可能砍胶。而砍倒了再去种植,又得花费几年工夫。同时,橡胶生长期长达数年,数年间胶农地里没有收入,靠什么生活?再比如,我国植胶区冬春常有低温干旱危害,夏秋又常遇台风破坏,自然灾害较多,很可能胶树还没有开割或者刚开割就遭遇灾害,这种损失怎么办?

 

  抓住种植源头,就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案措施和更全面的支持扶持手段。从技术上看,高抗高产品种培育、胶树抚管、割胶技术是决定橡胶产量的关键因素。目前垦区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,农村地区由于农技推广、专业协会等组织还不完善,无法成为培训主体。因此,如何促进农村地区胶农提高技术、加快标准化园区建设、提高病虫害防控能力等成为一道现实难题。


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624号